金秋九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刘海燕教授、成都师范学院刘裕权教授、成都师范学院郑莉莉主任、达州市宣汉宏远学校胡宏董事长一行四人,参加了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举办的中国陶研会、中学教育专委会、第15届全国校长年会后,前往俄罗斯海参崴及远东国立大学参观考察。有感于中俄两国的地理人文差异,以及历史和现实的苍桑,特作此文,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全文饱含了浓浓的爱国深情和深深的忧国忧民之心。
海参崴(wǎi)这个地名据说是因当地盛产海参而得。它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名城。
这次到海参崴,陪同我们四人的当地导游是位俄罗斯美女,她见到我们说得第一段话是这样的:中国人都把这里叫海参崴,说这里是你们的,可有什么办法呢,1860年以后这里就是俄罗斯的了,而我们把它叫做“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段话说得很有技巧和水平,不仅说出了海参崴的前世今生,还在一定程度上安抚缓解了我们的情绪和脾气。
在来海参崴的这几天,来回路过那几个由熟知的中文名改为俄文名的地点,在候车室、服务区看到除了“安静、禁止吸烟”用中文写着外其余全俄文的标识,在日出日落时欣赏海参崴那据称世界第一的铁路和跨海大桥,去俄罗斯岛参观远东国立大学校园和军舰,老实说,心情着实有点复杂,甚至不时会产生一些悲哀和愤懑,其中感受与思考最多的莫过于近代两国统治者不同的眼光、思路和做法。
关于土地。
从绥芬河口岸至海参崴市区大约为270公里,我们是坐汽车穿过中俄两国长长的边境地区。两边的土地很好区分,种着大片庄稼的就是中国的,长着草荒着的就是俄国的;如果都种着庄稼,长的高大粗壮的是中国的,长的不那么好看的是俄国的(他们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这证明中国人依然勤劳,也说明中国人多地少,俄罗斯地广人稀。
有一点我一直疑惑不解。俄罗斯这个处在欧亚大陆上的国家,在十六、十七世纪时还是个内陆国家,发展水平也远远低于中国,而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两国统治者,康熙和彼得,两位的出身、经历、声望也都差不多,可为何中国此后接二连三地割让失去大片领土,而俄国却不断开疆扩土,成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还拥有几个出海口和一支强大的海军。也许我们的统治者,认为中国疆域之大、土地之多,压根就没看上这些所谓的“不毛之地”,对海洋也是怕多于爱?更加让人大惑不解的是,1945年二战结束前,中俄双方达成了“中苏加盟条约”,同意中国在50年后收回海参崴,而我们却在2001年彻底放弃了海参崴的主权和收回要求。在这一点上,我倒是很欣赏俄罗斯人对土地的态度和说法:俄罗斯的土地是很多,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关于海洋。
海参崴位于太平洋沿岸,阿穆尔半岛的南端,临日本海,城市依山而建,北部为高地,东、南、西分别濒乌苏里湾、大彼得湾和阿穆尔湾,有100多公里的海岸线。城市及港区主要集中在阿穆尔半岛顶端的金角湾沿岸,南侧隔东博斯普鲁斯海峡,有俄罗斯岛作天然屏障,海湾四周为低山、丘陵环抱,形势险要,是远东(抑或世界)高寒地区最大的天然不冻港和军事要塞,它的城市发展也得益于军港的需要。世界著名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第23空军的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只不过现在的舰队基地已迁至不远处的俄罗斯岛,金角湾里多为民用船只,想找几个帅帅的俄罗斯海军军官照相的愿望也没能实现。据说一个多月前,中俄两国的海军刚在这里搞了次联合军演,那景象也只能靠想象了。
大前年在圣彼得堡,看到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驰骋在芬兰湾时,就为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感到痛惜;这次在海参崴,看到这么优良的港口在别人手上,而我们却为了那只差三公里的出海口几十年养着一个白眼狼般的邻居,海军出去不是这里不让过就是那里受限制,有种难以言表的心中之痛。
看看下面这张地图,你就会明白当年沙皇四处寻找打通出海口,而我们的清政府却下达禁海令的愚蠢和短视了。
关于铁路。
海参崴有条被称为世界十二大奇迹之一的远东大铁路,1891年在这破土动工,1912年全线通车。它途经贝加尔湖,横贯西伯利亚,穿过乌拉尔山脉,从海参崴到莫斯科全长9288公里,全程需要七天七夜的时间。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多少都有点苏联情结,看苏联小说,唱苏联歌曲,以踏上苏联国土看看为荣。遥想当年中苏关系还处在蜜月期,我和小伙伴们一边跳着橡皮筋一边唱着“苏联老大哥,挣钱挣得多,买张火车票,坐到莫斯科”的歌谣,说得就是这条铁路。今天,站在这座一百多年前就建成、今天毫无落后破旧之感的火车站和铁路前,近距离了解这条远东最大的陆港两用车站,感觉还是很震撼。
听导游介绍,早期军队士兵从莫斯科到海参崴,步行需要三年多的时间,骑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有了这条铁路后就只需要一周的时间了,这也是海参崴后来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好在我们今天也已经懂得“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在高速路和高铁的建设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了。
关于主权。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海参崴这个地方有着太多挥之不去的情结。史料记载,元朝这里称作“永明城”,清初划归吉林珲春管辖,图们、延吉、珲春、敦化、长春等地区,许多家族的先辈都是海参崴人,长眠在这块土地上。
但自1860年后,这块土地和大片的国土一起被清政府割让给了俄罗斯。在沙皇和斯大林统治期间,海参崴的几十万中国人几乎全部被杀或强制迁走,江东六十四屯这类惨案不绝于耳,海参崴从此与国人隔绝,即使是俄罗斯人也需从当局取得许可证后方可进入或居住。不管你怎么说它血腥残暴,但这一狠招就是绝了后患,达到了他们永远控制此地的目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海参崴的常住居民中主要是俄罗斯人,其他族群很少。
终于找到了印在俄罗斯最大面值卢布上的这个人的资料:全名叫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俄罗斯军人、探险家。因抢占中国黑龙江流域100万平方公里领土,打通了俄罗斯通往太平洋的通道,被沙皇封为“阿穆尔斯基伯爵”(即黑龙江伯爵),也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的英雄。
还有,不管是在“同志加兄弟”的年代还是“战略伙伴”时期,我们的边民、渔民一旦进入俄方认为是他们的所在区域,一律严惩打击,毫不手软。反观我们,老想表示自己的大度和仁义,该争得不争,该要得不要;与人发生矛盾冲突时,总爱扮演一个传统大家庭家长的角色,不问情由先责备管教自己的孩子,要不就只在嘴上较劲,不敢来点真格的。常此久往的结果就是:让人觉得你软弱可欺,明明是你自己的地盘,要与别人“共同开发”,不少有争议的地方你“搁置”了别人却趁机控制拥有了,谁都敢来摸你一下,挠你一把,给你添堵,让你不得安宁,这真是何苦来着?!这方面,我还是欣赏俄罗斯人的强悍:你说是你的,有本事就放胆过来抢!
我说这些话,绝没有提倡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意思,更不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制定对外政策,只是想表达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在对待有着复杂地缘政治和各种历史恩怨的国家关系时,不要太傻、太天真!
惟愿败要割地、胜也失地的历史不再重演!
惟愿两国边境线上永远安宁祥和!
惟愿两边生活的人们世代友好相处!